5月16日,在芜湖市繁昌北站1969文化街区的公益市集上,志愿者向市民宣传移风易俗政策。通讯员 肖本祥 摄
近年来,我省多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真正做到浸润百姓心田,成为城乡发展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搭建一条
深入民心的“桥梁”
4月18日傍晚,滁州市农歌会广场,一场主题为“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的“谯梁夜市”文明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广场上早早地摆开一溜展位:“理响南谯”展区,聚集滁州市南谯区发展改革委、民政局、科技局、司法局、法院、消防救援局等单位的志愿者们,现场对各类政策、主题进行宣传;“健康南谯”展区人头攒动,在“科学减重”展位前,人围了一大圈,大家踢毽子、转呼啦圈,赢取了一大波健康礼品;“趣味南谯”展区最受亲子家庭欢迎,“亲子运动会”“生态答题趣养多肉”“以画换蔬”“科技‘童’行”,让家长和孩子们有爱互动,玩得停不下来……
本是寻常的一天,却像是节日。在群众心里,“谯梁夜市”举办时,就是比过年还要热闹。
这是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谯梁夜市”结合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于今年举办的首场活动。
从2022年至今,“谯梁夜市”及扩容版的“谯梁公益集市”先后举办了50多场活动,将原本“填鸭式”的单向输出,变成一场场“双向奔赴”,实现让居民从漠然到接纳再到融入,最终反哺社会的巨大转变,在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之时,也铸就了一块闪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提及“谯梁夜市”品牌未推出之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很多人用“各自为政”来形容。
南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况敬文回忆,过去由于缺乏平台,很多区直单位举办活动时,只能“单兵作战”,加上人手短缺、场地有限,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小活动一般都是游走式宣传,拿着材料往人多的地方去散发。遇到大点的宣传活动,顶多就是拉一条横幅,摆张桌子,加派一两个志愿者去现场。各单位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谯区创新组建“谯梁夜市”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志愿服务联动、公益活动联办”,通过“一小时文明实践+一小时文艺展演”,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串联起来,让文明实践活动更有“烟火气”。
“‘谯梁夜市’,取‘桥梁’的谐音,旨在搭建一条将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桥梁。‘夜市’就是要像集市那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一个综合大舞台。”况敬文解释。
2025年初,为进一步扩大“谯梁夜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谯区以“谯梁夜市”为基础,统筹“我们的节日”、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非‘谯’不可 e起来过节”等活动,实施“谯梁公益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打造一支
传播新风的文艺队
5月15日,83岁的太和县五星镇居民李家轩接到了镇文化站站长乔萍的电话,乔萍说:“最近镇上要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主题开展活动,想让李老师帮助写一段词。”李家轩爽快地应下:“管,只要你打个电话来,我一天内就交活。”
李家轩在五星镇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里专门负责文艺创作。2021年,李家轩接到一项任务,为镇文化站写一篇反对高价彩礼、提倡婚事简办的唱词,他结合当时农村里高价彩礼的陋习和危害,以当地土味方言写出一首《要彩礼》。这段词写出来后被谱上曲,不仅能用琴书、快板方式来唱,还能在坠子戏里唱,其中的“叫朋友听我言,彩礼别要恁些钱,要得多还得多,老的有苦没法说,咱听党话跟党走,幸福的日子年年有”等唱词,因为直击百姓痛点,引起广泛共鸣。
“李老师创作的《要彩礼》传唱开来后,特别受欢迎,周边很多乡镇,甚至界首、河南沈丘等地都来请我们文艺队去演出这个节目,当年还获得了‘弘扬文明新风 助力乡村振兴’太和县首届‘和美乡村’原创文艺节目大赛三等奖。”五星镇宣传委员张文平介绍。
近年来,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文化艺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把热爱文化文艺和善于创作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并不断培育、壮大,推动乡村文化阵地人才建设,五星镇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队伍”。
“我们现在有56名演出队员,演出队伍又分舞蹈队、唢呐队、坠子戏队、广场舞队、花挑队……大家因为热爱聚到一起,学习、演出、研讨、进步,共同宣传文化、守护文化、传承文化。”既是文艺志愿服务队队长又是演出团团长的张奇介绍。
相隔不过三十里地,另一边在太和县城关镇刘元社区办公楼二楼的烙画艺术研究室,画室主人刘家惠正迎来新一波慕名而来的客人,人们看到他在宣纸上烙画,而宣纸完好无损,不由啧啧称奇,刘家惠边笑边大方地透露“秘诀”:“在宣纸上敷一层特别薄的防烫涂层,烙画时就不会伤到纸面。”
在刘元社区办公楼的二楼,不仅有烙画艺术研究室,还分布着民俗展厅、刺绣及剪纸非遗传习所、钩编创作室、国画创作室等众多文化活动场所。
这么多的文艺创作室为何扎堆社区办公楼?刘元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赵力冬的回答是:“为群众服务,一定要有阵地。”
变“说教宣传”为“文化浸润”,将党的政策、文明新风、好人好事等内容“编进”当地传统文艺节目里,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成风化人——在太和县五星镇,这支特殊的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实践中开创了“送文化”“传文化”的新模式。
营造一派
春风化雨的氛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向上向善的场景展现,是互帮互助的公益活动,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拓展群众立足生活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宣传干事杨添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乌衣镇首次承办“谯梁夜市”活动时,遇到了很多“槽点”:展区准备的奖品被人哄抢,连舞台下摆放的塑料凳都被人顺走了;10个文艺节目找不到人来演,有位女居民既唱歌又唱戏还跳舞,一个人扛起“半壁江山”……
“如今,类似这种让人‘添堵’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大家领礼品时会互相谦让,会说‘你先拿你先拿’。每逢举办活动,镇文化站报上来的节目能排满一页纸,能组织起几十上百人的演员,大家都觉得能上台演出是份荣耀。”杨添感慨。
每个人都渴望跻身这一舞台,为“他人”做点什么——
南谯区大柳民间艺术团团长王明华钟爱南谯民歌,他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需求,将旧调填上新词,围绕新风新事、美丽南谯等诸多主题,创作出二十多首新民歌,多次在“谯梁夜市”及“谯梁公益集市”活动现场演出。
“90后”中医赵云利用“四季五味”微公益创投项目,组织未成年人熬制酸梅汤,在“谯梁夜市”活动现场义卖,收入存进社区专用账户,用来救急救难救困。
一人不成林,百花方为春。文明之风正在吹遍江淮大地每一个角落。
在长江南岸的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好人矩阵”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推动乡风文明迈向新高度。
“我们推动中国好人杨良金、安徽好人马荣花、芜湖好人李兰华等一批好人发展农业科技,带动村民致富,赋能乡村振兴,使好人稻田、好人菜地、好人桃林成为劳动实践教育的田间课堂。”湾沚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朱代军介绍。
花桥镇将好人引领乡风文明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成立丰收文化、和风和美、法润鸠兹、童心童悦、守护夕阳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文化下乡、移风易俗、政策宣讲、关爱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等文明实践活动,带动牧歌农场、人民市集、生活美学等 10个共富项目相继落地生根,促进本地农民增收近千万元。
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古坊乡下坊村,2025年安徽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不仅让游客们领略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直播+文旅+农业”的创新模式,带火了古坊乡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我们排练了一个多月,就为了今天能好好露一手!”前进村村民袁梅兴奋地说。舞台上没有专业演员,但乡亲们的真挚表演却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不少村民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精彩瞬间。
一场场“村晚”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一方方“舞台”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徽韵流播处,文明暗香来。以新的文明实践场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走新”更“走心”,一股股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正在江淮大地焕发城乡发展新气象。(祁海群)
相关文章:
福建海警部门在金门周边水域例行开展规范化执法巡航我国正推进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制定工作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为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社会救助领域的专门法律这项立法工作旨在构建更加规范、系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重点解决当前救助工作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覆盖不全面等问题据悉,拟制定的法律将明确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救助对象认定标准、救助方式等内容通过立法形式,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社会救助政策进行整合提升,形成统一的法律规范这将有助于确保困难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开展立法调研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该法律的出台将为我国社会救助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湖南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造成严重灾情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极端天气已导致全省超过40万民众生活受到影响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正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气象部门提醒,未来几天该地区仍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需继续做好防范措施反对食品浪费、抵制极端吃播!中国消费者协会倡议→巴西一架观光热气球意外坠毁致8人遇难据当地媒体报道,巴西南部近日发生一起热气球坠毁事故这起意外发生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热门镇附近,当时这架载有游客的热气球正在进行观光飞行目击者称,热气球在升空后不久便失去控制,随后急速坠落事故现场一片狼藉,热气球残骸散落在农田中当地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赶往现场展开救援经初步调查,事故共造成8人不幸身亡,其中包括多名外国游客目前遇难者身份正在核实中当地政府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调查这是巴西近年来最严重的热气球事故之一当地旅游部门表示将加强对观光飞行项目的安全监管事发地区已暂停所有热气球观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