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脑卒中(俗称“中风”)这一全球第二大死因引发关注。数据显示,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特征,每延误1分钟救治将导致190万脑细胞死亡。记者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简称“广中医三院”)神经内科了解到,面对这一健康威胁,广中医三院神经内科主治中医师齐维融合中西医防治智慧,为大家科普卒中防控要点。
西医视角:争分夺秒的“脑保卫战”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梗)与出血性(脑出血)两类,前者占比超80%。不可控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与遗传背景,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可控因素需重点干预。识别卒中需牢记“FAST法则”:面部不对称(Face)、单侧手臂无力(Arm)、言语障碍(Speech),发现即争抢黄金4.5小时救治时间(Time)。齐维强调,突发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非典型症状亦需警惕。
“1张脸查不对称,2只手臂验肌力,0(聆)听言语辨清晰。”齐维向记者介绍了“120”识别口诀,可以在需要时对家人朋友进行简单中风判断,约80%卒中可通过风险控制实现一级预防。
中医智慧:调和气血的“治未病”之道
中医将卒中归为“中风证”,认为气血逆乱、肝阳上亢为致病关键。预防层面提倡饮食清淡、情志平和,辅以百会、足三里等穴位按摩。急性期可配合“十宣放血”急救法刺激苏醒,但须同步启动现代医学救治流程。恢复期则通过针灸推拿与中药调理(如天麻钩藤饮)协同改善后遗症。
针对脑卒中防治,齐维提出三级联动策略:首抓源头防控,通过血压管理(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彻底戒烟并限制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配合每日30分钟太极拳或快走等运动实现多维度健康管理;在此基础上强化精准筛查,推荐年度颈动脉超声评估血管状态、心电图监测房颤风险,结合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指标检测预判卒中隐患;最后形成中西协同救治链,急性期采用静脉溶栓联合针灸促醒的复合疗法,康复阶段则将现代物理治疗与中药调理(如活血化瘀方剂)有机结合,形成全周期干预闭环。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子瑜 黄小殷
通讯员 安俊停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荔枝火火火……周末打卡广州“美荔景点”!好吃好玩→杜集区:婚嫁“减负” 倡树新风孔强:用爱传递正能量的90后榜样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一位90后青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温暖的力量孔强,这位来自新时代的年轻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同于人们对90后的刻板印象,孔强用朴实无华的善举展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从校园到社区,从线上到线下,他始终如一地传递着正能量,用实际行动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公益活动中,孔强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志愿服务时,他永远保持着最灿烂的笑容这位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温暖不分年龄,爱心没有界限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携马来西亚顶尖医疗资源亮相第 36 届中国(广州)健博会谭瑞平:耄耋老人拾金不昧见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