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长江流域迎来首轮大范围强降雨,水利部宣布长江2023年第1号洪水在三峡库区形成。这场洪水不仅考验着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也让外界再次聚焦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安置现状。本文通过实地数据和案例分析,追踪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
此次洪水期间,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流量达53,000立方米/秒(7月15日数据),通过科学调度将出库流量控制在35,000立方米/秒以下。但在三峡大坝上游的移民安置区,仍有12个县市启动防汛Ⅲ级响应。据宜昌市移民局统计,库区23个移民安置点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其中最严重的秭归县茅坪镇移民新区积水深度达1.2米。
自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库区累计搬迁移民131.03万人(国务院三峡办2020年数据)。在三峡移民最集中的重庆市万州区,我们观察到:
在库区经济转型中,忠县打造的"柑橘产业带"颇具代表性。该县3.2万移民参与柑橘种植,2022年实现亩均产值1.2万元。但调查显示:
2023年5月实施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提出:
云阳县盘龙街道移民王建国利用政策贷款开办的"江渔坊"餐馆,日均营业额已突破8000元,带动9名移民就业。
长江科学院预测显示,到2030年三峡库区极端降雨事件将增加20%-30%。这对移民安置区提出新要求:
当第1号洪水的警报解除,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从被动搬迁到主动发展,三峡移民的故事仍在续写,而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将是这个特殊群体真正扎根的关键。
相关文章:
杜集区石台镇:弘扬红淮精神 赓续革命传统在淮北这片红色热土上,石台镇正以创新方式讲述着动人的革命故事当地深入挖掘红淮文化资源,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等多种形式,让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焕发新的时代光彩镇里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红色宣讲团,走进校园、社区和企业,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革命年代的感人故事同时,依托本地红色遗址,打造沉浸式教育体验,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石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教育形式,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颍泉区行流镇牛寨村:“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35岁成主力军!粤首批长期护理师持证上岗近日,广东省首批长期照护专业人员完成培训考核,正式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值得关注的是,这批持证人员的平均年龄仅为35岁,展现了这一新兴职业的年轻化趋势这批学员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掌握了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在内的全方位照护技能他们将在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长期护理服务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兴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首批持证人员以中青年为主,既保证了服务队伍的专业性,又为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未来,广东省将持续完善培训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长期照护人才惠州市这家挂牌公司打造的智能仓储系统 助推新能源行业提速发展2023年至今,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旧换新促销活动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金额突破1.4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