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市民曾令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她也成为安徽省第736例、安庆市第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曾令红今年38岁,自己经营着一家服装店。4月9日晚,她果断锁上店门,在志愿者的陪同下,赶到合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白天辛苦工作,晚上旅途奔波,捐献期间还要承担生意上的损失,但曾令红没有怨言,她的想法很简单:救人!
“2023年,我在第一次献血时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了解了相关知识,想着既能帮助别人,对自己也没什么坏处,就填了登记表。没想到今年1月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曾令红告诉记者,“听说配型成功的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别人能和我配型上,这也是一种很神奇的缘分。”
一 开始,曾令红的家人有所顾虑,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她身体有影响。为了让家人放心,她在网上查阅资料,耐心解释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通过外周血采集,对身体不会有伤害,家人最终选择支持她的决定。为了以最佳状态捐献,曾令红每天规律作息、注意饮食,尽可能不让自己生病。
在注射了9针动员剂后,4月14日上午8时许,正式捐献开始。曾令红全程卧床,不能移动双手,机器将她的全血抽出来,通过离心技术获取造血干细胞,再将血液里的其他成分回输到她体内。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曾令红顺利捐献了27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捐献完后,感觉身体有点虚,没什么劲。回家休息一晚后就好了很多,总体感觉没什么太大影响。”4月15日,曾令红告诉记者,她已经正常上班了,希望受捐者可以早日康复,能帮助到别人她感到很开心。(记者 项珍 通讯员 王莘)
相关文章:
6月1日起,广东三地推行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基层服务者讲述奉献故事在社区服务一线,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怀着同样的热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王阿姨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常驻志愿者,每周三次准时出现在活动室,为老人们量血压、剪指甲、读报纸她说:看着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满足90后青年张明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儿童课后辅导已有三年他不仅辅导功课,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星,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发光张明这样说道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李医生带领医疗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他们走街串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医者仁心,能用自己的专业帮助更多人,这是我们的责任李医生表示这些平凡而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志愿者们用爱心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责任,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也感染着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废铝“逆袭” 我国首个再生商品期货今日上市圆明园马首铜像将公开展示三年:同期举办《百年圆梦——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特展》爱奇艺黄金vip可以投屏电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