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进入终末期,多数人默认接受“全力抢救”,却不知法律早已赋予患者拒绝创伤性治疗的权利。一项覆盖全国三甲医院的调查显示,90%的晚期患者从未被告知可以合法拒绝气管插管,而被迫承受无效治疗的痛苦。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与数据,揭开这项被忽视的医疗自主权。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2条明确规定:“公民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有权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但现实是:
这种沉默源于多重因素:传统“救命至上”的医疗观念、终末期患者权益教育缺失,以及家属对“放弃治疗”的伦理压力。
气管插管在终末期的实际效果常被高估:
更值得关注的是:插管会剥夺患者最后的语言交流能力,80%的幸存者描述这段经历为“生不如死的折磨”(引自《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年临终关怀专刊)。
1. 预先医疗指示(AD):在意识清醒时签署法律文件,明确列出拒绝的治疗手段。深圳已试点电子预先医疗指示平台,线上公证具有同等效力。
2. 指定医疗代理人:委托信任者在你失去判断时代为决策,需在公证处备案
3. 医患沟通话术:直接询问“如果选择不插管,有哪些替代方案?”(研究表明,这种提问能使医生解释概率提升65%)
台湾地区推行“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十年后,终末期患者插管率从89%降至31%。而大陆目前仍存在:
改变需要多方努力:媒体应停止宣扬“奇迹抢救”故事,医保政策需将临终关怀纳入报销,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公民知道,拒绝本身也是一种医疗选择。
(全文完)
相关文章:
中国籍珠峰攀登者称救人后获救者不愿付全部救援费!律师分析6月份逢周五周日,深圳铁路加开汕尾、普宁等方向列车杭州西湖景区就松鼠断尾事件发布官方通报:将依法依规从严处置永新盾牌舞亮相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哥伦比亚突发连环爆炸事件!中国大使馆发布安全预警据最新报道,哥伦比亚境内近日接连发生多起恶性爆炸案件我国驻哥大使馆已第一时间发布紧急安全通告,提醒在哥中国公民加强防范爆炸事件发生在哥伦比亚多个地区,已造成人员伤亡当地安全部门正在全力调查案件详情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特别强调,在哥华人务必提高警惕,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密切关注当地安全形势使馆方面表示,将随时为在哥中国公民提供必要协助,并公布了24小时领事保护热线同时建议在哥同胞及时通过外交部12308小程序进行信息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