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举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十五运会有关配套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实施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粤港澳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意义深远而又重大,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突出“创新、融合、引领”的办赛特点,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部分赛事已如期开展,有关配套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实施。
本次赛事呈现“新”“大”“多”三个特点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赛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开、闭幕式分在广州和深圳举办,在智慧化场馆、绿色办赛、简约办赛等方面有创新举措,还建立了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预计有3.6万名运动员、4.5万名赛会志愿者、4000名记者参与。设十五运会57大项、残特奥会46大项,规模超2024年巴黎奥运会,部分项目竞技水平世界顶尖。不建集中的全运村,19个城市办赛,大家可体验多地特色。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承办十五运会开幕式
当前,场馆建设全面完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省人民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等都已完成改造。广东赛区除6个临时搭建场馆外,其余均已完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以“珠水奔流、湾区浪涌”的新貌承办开幕式。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香港承办6个小项,澳门承办8个小项,广东承办152个小项,包含龙舟、舞龙舞狮、毽球、轮滑等项目。残特奥项目5月正式开赛。本届残特奥会共设46个大项,香港承办4个大项,澳门承办2个大项。接下来,7月份将举办自行车项目、三人制聋人篮球项目比赛,9月份将举办跆拳道、轮椅舞蹈、乒乓球、旱地冰壶等项目比赛。
竞体项目首赛成功,共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注重发展城市特色体育,推动云浮市打造中国曲棍球之城,中山市打造国际棒垒球之城,惠州市打造青春之都、滑板之城等。十五运会主题口号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残特奥会口号为“追梦大湾区,出彩人生路”。竞技体育项目和群众体育项目的奖牌“同心跃”已发布。以岭南经典名曲《彩云追月》为基础,通过现代化编曲与设计,打造新的颁奖音乐样板。
大部分决赛安排在工作日晚间及周末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全运会竞赛日程编排充分考量多方面需求。日程编制既遵循竞技规律,又兼顾运动员兼项情况,如为公路自行车赛与场地自行车赛、游泳与马拉松游泳等存在兼项可能的项目,预留足够休息时间。同时,通过科学规划赛程,实现竞赛场馆高效复用,像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同时举办跳水和水球项目,广州体育馆兼顾体操(蹦床)和排球(男子18岁以下组)比赛。
2024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
为让更多群众参与和享受赛事,大部分决赛和高关注度比赛安排在工作日晚间及周末,方便观众现场观赛或通过电视观看,落实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经此编排,开幕式前将产生57枚金牌(占总金牌数13.6%),开闭幕式期间产生362枚金牌(占86.4%)。跨粤港澳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11月8日)和跨粤港马拉松赛(11月15日)两个跨境项目令人期待,必将成为中国体育历史上的精彩印记。
全方位落实残特奥会无障碍服务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全运会按“国标、节俭、够用”原则,结合场馆改造,为运动员规划无障碍流线,设置爱心座位;交通、入住、餐饮环节分别配备无障碍车辆、客房、餐厅,保障参赛全程无障碍。借助语音播报系统为视障人士传递赛事信息,媒体转播配备手语解说与实时字幕;服务流程持续优化,专业手语翻译24小时待命,确保残障人士平等享受服务。同时,全新设计的无障碍颁奖台极具巧思,两侧增设斜坡,采用“水平台面+立体标识”,搭配专业引导员全程服务,让运动员自信登上领奖台。
本届残特奥会首次推出专业化辅具应急维修与借用服务,为运动员克服身体障碍、挖掘运动潜能提供有力支持。省残联等17个单位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借办赛契机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丰富残特奥会遗产,助力残疾人事业迈向新台阶。
广东赛区超90%场馆依托现有设施改造升级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本次全运会广东赛区场馆建设富有特色。充分践行简约理念,超90%场馆依托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十五运会22个场馆与残特奥会共用,仅小规模修缮并升级体育工艺。绿色低碳同样是建设重点,结合岭南建筑特色,各场馆引入节能环保材料、光伏设备等技术,打造近零碳场馆和一批绿色建筑。
共享性体现在无障碍环境与赛后利用两方面。所有场馆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如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增设轮椅坐席等,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多数场馆改造时兼顾赛后运营,像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将疏散平台变为全民健身跑道,扩大公共空间。人文层面,注重保留建筑历史底蕴,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修旧如旧,以历史展陈讲述城市与体育故事。坚持科技赋能,广州体育馆“天眼网络”AI摄像头实现人流风险预判;深圳市体育中心的智能导航与“5A”智慧平台,借助AR技术提升观赛体验,为赛事带来科技新风貌。
群众赛事日程充分考虑气候和人群需求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后续将开展22个大项、153个小项的赛事,其中广东赛区承办20个大项、139个小项,香港赛区负责保龄球1个大项、6个小项,澳门赛区承担空手道1个大项、8个小项。7月将进行足球、龙舟等4个项目,8月开展沙滩足球、乒乓球等6个项目,9月举办篮球、象棋等6个项目,10月安排航空模型、轮滑等5个项目,11月则有桥牌、空手道等5个项目,实现“月月有比赛、全程不断档”。
参赛人员均来自广大群众,赛事布局结合城市特色与项目特点,像茂名定向赛联动荔枝节,佛山依托功夫之城特色举办龙舟赛。日程安排充分考虑岭南气候和人群需求,户外项目多安排在5月—6月,室内项目集中于7月—8月暑假,超半数赛事在9月—11月气候适宜时进行。
广东男篮将参加8个项目
广东男篮主教练杜锋表示,此次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意义非凡,诸多“第一次”令人瞩目。其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是1997年的上海第八届全运会,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作为家门口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全运会,其本人非常自豪能成为广东代表团其中的一员,也希望能带领队伍最终取得最好的成绩。
篮球8个项目分别在香港、澳门、深圳、东莞、中山、佛山举行,比赛日程充分考虑了喜欢和热爱篮球的球迷朋友,把时间都错开了。从广东省体育局第一次跟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合作以来,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代表广东取得了历史上最多的11次CBA总冠军。现在广东有4家篮球职业俱乐部,是全国拥有最多职业俱乐部的一个省,今年也是由4家篮球俱乐部共同组队分别参加这8个项目的比赛。期待在粤港澳全运会舞台上,广东篮球继续书写广东篮球人的辉煌,为广东代表团争夺更多的荣誉。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于艳彬
相关文章:
淮北市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社区服务在淮河之滨的这座工业城市,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正在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活力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这支队伍主要由当地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组成,他们定期在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助老帮扶、文明劝导等活动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小区里清理卫生死角,有的为独居老人送去温暖,还有的在街头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一位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这样说道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这些年轻人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更培养了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当地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搭建更多平台,让青春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绽放光彩政企携手普法进乡村 合力打造燃气管道防护网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管道保护意识,近日,某地开展政企联合普法宣传活动当地政府联合燃气企业深入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向村民普及管道安全知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管道保护法规特别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的管道安全隐患,如违规占压、野蛮施工等问题进行重点宣传同时,还展示了管道泄漏应急处理流程,提升群众应急处置能力以前真不知道在管道上方种树建房这么危险,以后一定注意参与活动的村民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此次宣传活动累计发放资料500余份,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下一步,当地将继续深化政企合作,通过常态化宣传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筑牢管道安全防护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考云咨询周即将启动!根据教育部最新通知,6月22日至28日将开展为期7天的线上咨询服务届时,全国高校将通过网络平台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招生政策解读、志愿填报指导等全方位咨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一所全新高校 首批开设5个本科专业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这所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高等学府,将重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据悉,该校首期将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和生物医药5个前沿学科专业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大湾区大学的设立将有力推动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学校将采用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分别在东莞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设立校区,预计2023年秋季开始招生该校筹建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未来还将与香港、澳门等地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受天文大潮影响,川山群岛海上客运航线将于本月24日至28日期间实施临时调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