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问天Ⅱ号"实验舱完整内景。这个直径4.2米、长度17.9米的庞然大物,使天宫空间站的在轨实验机柜数量从12台增至36台,其中包含8个国际合作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舱内配置的变温实验区可实现-80℃至200℃的精确温控,为材料科学实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与2022年发射的问天实验舱相比,新一代实验舱的能源供应能力提升至12千瓦(原为7千瓦),并首次采用模块化实验接口系统,支持航天员在10分钟内完成实验设备的快速更换。据官方数据,该舱段可同时开展生命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等6大类实验,每日产生实验数据量可达2.4TB。
其中最具突破性的是空间冷原子钟的升级版,其时间精度达到3千万年误差1秒,将为北斗导航系统提供更精准的时频基准。实验舱还首次集成了生物3D打印系统,可在外太空环境下制造人体组织样本。
与以往不同,问天Ⅱ号专门划定了4个国际实验舱段,目前已有欧空局的微重力培养装置、沙特的沙漠藻类太空适应实验等12个项目入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与非洲空间联盟合作的"太空种子库",将测试300种热带作物种子在辐射环境下的变异情况。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披露,2025年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实验占比将达到45%,较2023年提升27个百分点。这种"舱段共享+数据互通"的模式,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随着问天Ⅱ号投入运营,中国空间站组合体质量已达180吨(含载人/货运飞船)。按计划,2026年将发射"巡天"光学舱,其2米口径望远镜的角分辨率相当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3倍。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一舱三室"的完整构型,预计每年可产出超过200项原创性科研成果。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透露,新一代太空实验室已开始论证,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空间站二期扩建,届时实验能力将再提升400%。这场持续了三十年的太空长跑,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关联词条:中国空间站 | 问天实验舱 | 微重力实验 | 国际空间合作 | 太空3D打印
相关文章:
60岁挪威骑手职业生涯首次斩获马术世界杯分站赛冠军2020年宝湖杯少年马术精英赛将于6月20日在青岛举行这项面向青少年骑手的马术赛事由青岛宝湖马术俱乐部主办,旨在为年轻骑手提供展示技艺的舞台比赛地点设在青岛市区,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马术爱好者同场竞技赛事组委会透露,本次比赛将设置多个组别,包括场地障碍赛和盛装舞步等项目,让不同水平的年轻骑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赛项目比赛期间还将举办马术文化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优雅的运动据了解,参赛选手需提前完成报名手续,组委会将为优秀选手颁发奖杯和证书这项赛事不仅是一次竞技交流,更是推广马术运动、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CHC杰士马主俱乐部2岁公马“玄机”澳洲赛马夺冠青岛马术队启动新队员招募计划:4月6日举行队内选拔赛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候选人韩国瑜在选举失利后,将重心转向高雄市政建设据当地媒体报道,高雄市政府计划于2020年举办大型赛马嘉年华活动这项活动被视为韩国瑜团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高雄市的国际能见度活动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预计将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