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招聘市场活跃,但部分无证经营的非法职业介绍机构通过伪造资质文件、合同文书等方式欺骗求职者。如何识别"黑中介"?人社部6月30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警示提醒。
依据《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等法规,开展职业中介或网络招聘服务必须取得人社部门行政许可。求职者应查验中介机构营业执照,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招聘信息真实性。若遭遇侵权,可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涉及诈骗或人身财产损害,应立即报警。
人社部特别提醒,要谨慎辨别网络招聘信息,警惕诱导性话术,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企业信息。如权益受损,应及时向人社部门反映投诉。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榕报道。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考,广东多地出台“冲刺方案”升学深造尚有余地,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陶文明:急跳沟渠勇救八旬老人家门口享省级医疗服务!广东将开展百场县镇职工义诊活动抗组胺药会产生依赖性?能不吃就不吃?真相来了|健康辟谣关于抗过敏药物是否会产生依赖性的讨论一直存在实际上,现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症状,并不会导致生理依赖这类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的需要澄清的是,药物依赖分为两种: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抗过敏药物既不会让身体产生耐受性需要加大剂量,也不会引发心理渴求部分患者长期用药是因为慢性过敏症状需要持续控制,而非药物本身导致依赖专家建议:对于季节性过敏或急性症状,可按需服用;慢性过敏患者则需遵医嘱规范用药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复,反而影响生活质量关键是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