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微驿站”作为社区治理的创新载体,通过小而精的服务站点布局,将便民服务、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功能下沉至居民身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零距离”服务,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服务送到“家门口”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沿河社区党委升级党群服务驿站,打造“家门口”党建服务圈,在金星中央城小区楼内建立“一站式”党群服务驿站,积极调动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共促社会发展。
“一站式”党群服务驿站位于金星中央城小区正中央,居民到党群服务驿站不超过10分钟路程,这里开辟了图书阅览空间、棋牌娱乐室,并配备了饮用水、卫生间等便民服务设施。驿站定期开展党员活动,并通过围坐探讨等方式促进党员群众交流学习,强化党员群众互动,促进共同进步。驿站让小区的党员群众也逐渐有了“归属感”。
解决民生“微需求”
沿河社区在小区楼栋、社区广场、商贸市场等区域设立“微驿站”,形成“15分钟服务圈”,并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物业闲置用房等资源,实现“一驿站多功能”。该社区依托“多功能驿站”组织召开物业、业委会等多方联席会,商讨和解决小区事务,不仅增进了与居民间的情感,也提高了基层服务质量和水平。
沿河社区党委积极打造精品服务社区,以服务民生、做好群众工作为目的,全面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党组织为链条,联动辖区机关、学校、小微企业等单位充实社区“大党委力量”,发挥辖区党、团、志愿服务队作用,整合服务力量,提升服务功能,强化服务保障。今年以来,沿河社区党委联动各网格党支部力量解决社区热点难点堵点问题8个,其中实施小区重建工作1处、老旧小区改造5处、解决化粪池堵塞6次、处理小区外墙脱落4起、治理小区环境10余次。
便民服务“最大化”
沿河社区党委将社区党员“红细胞行动”与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爱国卫生等工作结合起来,并通过网格员入户、电话沟通等多渠道摸排居民需求,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退伍军人、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沿河社区坚持“办公进小区,服务最大化”原则,建设开放式、亲民式、便捷式小区服务点。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办理居民退休认证、现场矛盾协调等服务10余项。为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该社区在服务驿站设置乒乓球室、科普阅览室、书法室等活动场所,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次,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解决居民外出就医不便问题,沿河社区联合血防站医院、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等为辖区居民开展免费科普义诊、“保护口腔”和“爱眼日”科普系列活动,受益群体达200余人,切实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微驿站”模式通过空间重构、服务下沉,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贴近”,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下一步,龙眠街道将持续立足党建引领,凝聚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等基层力量,织密‘红色网格’、筑牢‘红色堡垒’,让‘零距离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常态。”龙眠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姜友权说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胡丽 汤敏)
相关文章: